高等学校的实验室是高校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新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的重要平台和基地,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是强化创新型人才安全责任意识,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重要基础和有力保障。近年来,江南大学在调研国内实验室安全工作现状的基础上,学习并借鉴国外先进的实验室安全管理理念和方法,结合学校实际,探索建立了以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培育良好实验室安全文化为目标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
一、完善管理构架,开创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学校成立了由主管校长负责的实验室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无缝链接”的“学校、学院、导师”三级安全管理组织构架。强化安全责任制,在管理的每个阶段、每个环节逐级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切实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各学院党委书记挂帅负责实验室安全工作,配备安全协调员和安全主任,各实验室实施“实验室安全导师负责制”,导师为实验室成员量身定制安全计划。此外,为保证实验室安全工作有章可循,进一步梳理并健全了管理制度,在充分考虑到实验室安全各个细节的基础上,针对每一类安全管理项目编制了相应的工作流程,先后修订了包括危险品管理、安全事故应急处理、特种设备管理等在内的10余项规章制度,避免了“政策盲点”。每项制度实施前均经过网上征求意见、学校主管机构审批等流程,确保制度的可操作性。
二、转变管理模式,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
学校秉承“以人为本,安全为先”的科学管理理念,着力增加人性化服务在实验室管理中的比重,将实验室安全工作由“行政命令”向“安全服务”转变。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主动与后勤部门联合,将实验室废弃物收集方式由“粗放式集中送”转为“集约型上门收”;处内管理人员深入基层, 统一为各实验室办理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工作, 减轻教师工作负担;不断增加资金投入,引入现代化手段加强技术防范,为重点部位安装门禁系统,为贵重大型仪器设备、化学危险品仓库安装红外感应监控系统,形成八小时以外“无需值守、自动安防”格局,降低了仪器设备非正常损坏的风险,节约了人力成本。学校还为各学院配置了气瓶推车、护目镜、紧急喷淋、安全责任门牌等物品,改善了实验室硬件装备,保障了师生人身财产安全。
三、建立长效机制,培养安全为先的工作意识
学校通过建立各种科学合理的长效机制,大力培养师生安全意识,力求将其理念由“要我安全”转为“我要安全”,逐步形成“全员参与、群策群防”的工作氛围。一是推行“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规定新教师入职、新生入学后必须参加实验室安全培训,并通过考试,不符合要求者,新教师无资格申请教师资格证,本科生不得进入选课环节,研究生不得进入开题环节。先后有2万余名教师和学生参加了安全培训和考试,考试通过率达99.3%。这一创新举措取得了良好效果,也得到了广大师生的理解和积极配合。《中国教育报》和《无锡日报》等媒体先后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二是建立实验室安全量化考评和动态评估机制。每月定期发布《实验室安全检查通报》,督促落实整改措施,保证及时消除隐患。每月召开工作例会,对各学院的实验室安全工作进行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并反馈不足之处。学校将实验室安全列入学院任期目标考核体系,每年评选先进单位并进行表彰,评选中实行实验室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制,对于出现严重安全事故的单位直接取消评选先进资格。表彰先进的同时,加大对评比结果的宣传力度,扩大舆论影响,引导广大师生将实验室安全工作作为自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建立“全员风险上报”机制。学校设立实验室安全隐患上报专用邮箱和热线电话,贯彻和渗透“实验室安全人人有责”的管理意识,发动全体师生群策群力做好实验室安全工作。四是实施实验室安全督查员制度。各学院聘请实验室安全考试中成绩突出的教师和学生作为实验室安全检查员,参与实验室安全检查,激发师生对实验室安全工作的积极性。
四、加强教育培训,营造全员重视的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
学校通过开辟多元化教育渠道,依托多样性的课程和丰富多彩的活动,改变以往安全教育强制灌输的教学模式,开创了师生主动学习实验室安全知识的良好局面。一是创新安全知识学习途径。学校开发了“实验室安全培训与考试系统”,学生可通过网络自学实验室安全知识并进行考试,学习灵活性得到增强,学习效率得到提高。同时,网络系统中,学习的各知识点注重采用flash、幻灯片等生动的形式呈现,学习趣味性大大增强。二是重视实验室安全的内涵建设。在实验室安全管理理论研究方面狠下功夫,立项开展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课题项目,取得了丰硕成果,如学校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领衔申报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及效果评价” 、“高校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构建与学生安全教育考试系统研发”等研究项目先后获得国家行业研究会和省教改课题立项。三是注重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学校以每年的“全国安全生产月”为契机,开展实验室安全知识竞赛、实验室安全讲座、实验室安全海报大赛、实验室安全标语征集等各类活动,通过校园广播、校报专刊等多种方式,大力营造校园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 使实验室安全工作遍及校园各个角落。
本文章来源于:中国教育部网http://www.moe.gov.cn/
原文链接: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185/201210/143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