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度江苏省高校实验室研究会教学改革项目评审结果近日公布,我校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申报的“美国实验室安全文化培育和实践对我国的示范效应”喜获立项。这是我校在实验室安全研究领域继获得了国家级、省级重点课题立项后,在此项研究上取得的又一突破。
实验室是人、财、物高度密集的场所,是高校开展教学科研活动的重要基地,同时也是安全事故易发的重点部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飞速发展,实验室承担的教学科研工作量逐年增加,给实验室安全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如果没有一整套实验室安全文化培育体系,众多人员进入实验室后将使得实验室安全问题更加突出,从而导致更多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往往造成实验室人员的伤亡、实验仪器设备的损毁,使个人、学校及社会都蒙受重大损失。据统计,实验室安全事故中99%以上都是由于人为主观原因引发的,事故中受伤害的往往也是缺乏安全知识的人员。因此,有必要研究探索实验室安全文化培育体系的建立。
实验室安全文化培育是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基础工程,其目的是增加广大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责任心和安全防范水平,防范和遏止事故的“人祸”因素。通过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教育、安全法规和安全制度教育、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教育、安全对策和安全管理教育,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掌握并运用安全知识和技能增强自我防护能力,培育良好的安全责任意识,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能够有效地保障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安全,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目前,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培育的发展是滞后的,对实验室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少生命安全的人文关怀,对安全意识培养不重视,安全教育和管理结构呈线状,既细又长(从校长到科员或教师),职责界定不清、分工不明确,受课时压缩影响,实验室安全课程大多被压缩甚至停开,“重建设、轻管理”、实验室的安全设施相对投入不足。与之相比,美国每年主办学术界、私人企业、国家实验室专家和各级政府管理者参加的高校实验室安全会议,探讨加强管理事宜;在美国2万左右师生规模的高校,环境健康和安全的学校管理人员一般在30人以上,且高度专业化,对每一项工作的行业标准进行精细研究。美国实验室安全管理法制健全,管理制度规范,组织结构严谨,操作程序细致,服务流程无缝,管理人员分工明确,培训体系完备,安全文化深入人心,已形成一门相对成熟的学科,因而在实验室开放程度比我们高很多的情况下安全事故发生率反而更低。
因此,通过对中美实验室安全的比较研究,探讨我国实验室安全管理在法理基础、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教育与培训体系、紧急事件处理、职业病防护、安全评估和安全设施等实验室安全物质、制度和精神文化培育方面与美国的不同与差距,借鉴其先进经验和管理理念,找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实验室安全改革道路和前进方向,尽快建立实验室安全文化培育体系,可在国内较高层次的大学中进行实践,进而在各类高校中普遍推广。